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写作 > 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5-04-03 16:33:12
地质实习报告15篇

地质实习报告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是水利工程、水建、农水、路桥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仅凭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理论,掌握了基本知识和了解了基本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的实际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水利工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任务: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工程地质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地点定在日照水库。具体要求如下:

一、能够熟练地使用罗盘测量节理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

二、学会在野外肉眼鉴定和描述岩石岩性的方法,熟悉实习区内的地层特征,掌握地层层序的划分;

三、分析实习区内地质构造类型,找出判断其类型的依据并分析其特点;

四、分析实习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探究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

五、南湾水库周边地区节理十分发育,为迅速查明节理的分布规律,我们需要在现场进行节理统计,然后需在统计范围内,依次测量各条节理的产状;

六、学会实测地质剖面图以及绘制地质剖面图,通过地质剖面图可以系统德建立一个工作区或某一水库、坝址等工程项目地层的标准分层;

七、了解实习区地壳演变发展的历史,综合分析日照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日照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习内容: 8月23日坐火车抵达信阳完成紧接着两天的认识实习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地质实习。

(一)、南湾水库简介

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风景管理区,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 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 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 利工程。

(二)工程地质状况:本区位于秦岭—昆仑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南亚带东延部分与淮阳山字型步弧两翼衔接地带。东西向构造在本区起控制和主导作用,地质土与南湾水库较密切的是片麻岩,片岩岩组和第四系松软组。水库坝址地层为震旦系,下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是一套浅变质岩系,石英云母片岩,铁质云母,炭质云母,其次为少量中生代晚期侵入的火山岩,第四系松软堆积物。走向,呈东西状,倾向30—50度。坝址断层破裂带19条,宽度为2cm—44m,处理措施:挖涤基础,截水槽向上游加宽,心样上游的粘土铺盖。输水洞围岩为石英片岩,炭质片岩,火成岩和炭质叶岩。节理发育沿线大小断层35条,宽度5—7.7米,与洞轴线15-90度。溢洪道为断裂构造发育,表层风化严重,断层内夹有断层泥和胶结不良砺岩,地质情况复杂。常常导致滑坡。

(三)、节理(裂隙)统计

在8月26早上我们跟随老师来到南湾水库大坝东边,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裂隙节理的发育后,就开始给我们演示用罗盘测节理的使用方法,之后我们各组就开始自己动手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四)、实测地质剖面

8月27日早上我们有来到了坝东边,准备完成我们的'最后一项工作任务:实测地质剖面图,老师在带领我们查看测量路线范围的时候沿路给我讲解了各类地层的岩性、化石、变质程度、沉积旋回等规律,又给我们讲了实测地质的剖面选择和要求,然后我们各组就开始了组内的分工合作。

实习的意义:工程地质教学的野外实习是培养了我们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给不久要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一堂思想教育课,也让我们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同时,南湾水库地质实习也为后续“水文地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2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 ……此处隐藏41749个字……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

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

三、外业实习部分

3.1大学城到莲花山沿途

时间: 4月10日 星期三 阴天有小雨

地点:莲花山

今天八点半就在二饭集合,上车后就向莲花山出发了。

路线:大学城——南沙港快速路——石碁——石清公路——莲花山

在南沙港快速路上,老师和我们讲了一个“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地质现象,也就是路和桥在连接处出现的路面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原因是:桥梁部分使用桩基础,其基础深入基岩。而路则使用路基,在路基与基岩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同性质的岩层,而这些岩层风化程度相对较高,易被压缩在日积月累得动荷载的作用下路下沉较多,造成桥与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3.2 莲花山地质现象及分析

经过了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莲花山。由于车进了莲花山大门后没有停下来,直接就开到了山顶上,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可以一眼见到“望海观音”了。这是一座宝相庄严、慈颜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观音宝像屹立在广场中央。观音宝像面向东南,遥望浩瀚的狮子洋,“望海观音”因而得名。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一天的实习任务了。

(1) 沿着观音像前面的台阶向下走。在接近台阶底部时,沿着左手边方向,可以看到边坡,边坡裸露出来的岩石红色砂岩(如下图)。红色砂岩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用小铁锤可以敲出一块岩石标本。由于它的分布很广,是莲花山的主要岩土,且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在这里介绍一下沉积岩: 概念:沉积岩是指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压密固结、脱水、胶结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坚硬岩石。

结构类型:包括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使先后沉积的物质组分的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及颜色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2)在台阶底部,可以见到一处岩石像坐着一样,这就是狮子岩。狮子岩位于莲花山的东麓,一石酷似雄狮,盘踞山崖,面向东方,状似向着珠江口吼叫,所以莲花山也被称“狮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称为狮子洋。

狮子石,我们可以见到其分层明显。首先是岩土变质层,之后就到了粗细砂层,然后就是卵石层,这也突出了沉积岩的层理构造。而我们也很容易看得出来,岩石被风化的程度很大,包括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等。

在这里介绍一下风化作用:

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由于温度的作用,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使之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作用。

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剥离——热涨与冷缩、冰劈——冰冻与融化、晶胀——结晶与潮解 (2)、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机械破坏与化学破坏。在整个莲花山最明显的外力地质作用就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降低,有可能产生崩塌现象,严重地危害了工程建设。接下来的报告还会讨论到风化作用。(3)经过狮子石,转身就可以看得一个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叫作观音岩,经人工开凿后呈现水平层理。在这里老师也说过,以前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供人露宿。这里也可以见到层理构造明显。(图片为上学期去莲花山所拍)(4)接着走下去就来到了八仙岩,因为雨天的关系,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但老师和讲解了一下。这里最多的就是岩石,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又一个地质现象就是节理。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等等。明显有些岩石是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还受到生物风化作用。补充一下关于节理的一些知识。节理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八仙岩就是一个明显的构造节理(剪节理),这很坚硬,但也很脆,而且节理面倾向与岩体滑落方向一致,容易发生顺滑,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节理的出现使岩石体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隐患。当节理过多而且密集时,岩体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工程产生危害。(5)再沿着湿滑的山路走下去,来到一个转角。(见右图)老师和我们介绍说是根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根劈作用:即植物根部在岩石裂缝生长,迫使岩石裂缝扩大,引起岩石崩解的过程,称为根劈作用。当然,经过多年的生长和生根,我觉得这种结构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引起重大的地质灾害。只要我们经过的时候小心注意,并且不要停留。(6)接着来到了壮观的燕子岩。这里有人工构造,也有自然天成,雄伟壮观,气势巍然。我们在这里停留下来,老师一一为我们讲解这里所呈现出来的地质现象。这里存在着多处断层和节理,其中以斜节理较为多,其中有些让人看了触目惊心,但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简要介绍断层:断层是一种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其组成因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断层破碎带与影响带。其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水平断层等。在那里我们还观察到了断层泥,它是由于构造摩擦产生热量而形成的构造岩。它在断层带十分典形。老师说断层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它使岩体裂隙增长,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造成岩体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与断层走向平行的边坡易了生大规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7)时间来到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莲花山的山坡,而实习考察也即将结束,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也四处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些地质的现象。接下来是一些其他地方的照片,飞鹰古道,莲花石,神镜等等。

四、实验室观看岩石矿物与地质构造模型

时间: 4月12日 星期四 小到中雨 地点:广工大地质实验室

从上一次来实验室到这一次,就印象深刻。这里保存有很多矿物与岩石标本,并且对于各个种类都是分开存放,更方便与我们观看。

从图片看出这里的岩石矿物各色各样,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构造特征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会对一些常见的做一下记录,在报告中会做出详细的介绍说明。

以下是地质构造的模型:褶曲要素图和断层示意图。

五、实习总结与体会

经过一周来的实习,使我们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体会了整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许多工程地质现象,老师也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充分理解和巩固。

这次的实习让我对工程地质学这一门学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也明白了学习好这一门学科的意义。

很多时候从书本学到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只有经过实际实践分析,我们才能学得更好,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至少在理工科这方面我是这么认为的。就像老师上课一样,如果课件上全部是文字,而且没有图文并茂给我们分析某一些知识点,我们使很难弄懂的。工程地质也是如此,理论与实践结合,老师图文并茂给我们讲解不同的地质现象,这都是为了增大我们学习的兴趣,也是更方便我们学好这一门学科。这对以后我们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地质实习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